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小编精选的这五首堪称“最强心动”的古代爱情诗词,将带大家穿越千年,感受那份依旧炽热、鲜活的情感脉动。
它们或写初见之喜,或诉相思之深,或道相伴之乐,完美诠释了爱情中最令人心驰神往的瞬间。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第一首:鲜动活泼的春日恋曲——《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词派代表,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其词以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闻名,前后期风格迥异,前期多写闺阁情趣与自然风光,清丽明快。
【正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生僻字注音与注释】
· 雨疏风骤: 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 卷帘人: 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 绿肥红瘦: 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现代文翻译】
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酣睡了一夜,但醒来后余醉仍未完全消尽。我问卷帘的侍女:庭院里的海棠花怎么样了?她却漫不经心地回答:“海棠花还是老样子。”“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分析和解释】
这首小令仅三十三字,却写得曲折婉转,极富层次感,充分展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对自然与春光的敏锐感知和惜春之情。
1. 情境铺垫与心境暗示: 开篇“雨疏风骤”点出环境,暗示了作者对花事的担忧,故而借酒助眠。“浓睡不消残酒”既写沉睡,又写酒意未消,这种慵懒的状态恰是闺中少女心绪的微妙体现。
2. 精妙的对话与性格刻画: 与侍女的问答是全词精髓。“试问”写出了她的小心翼翼和关切之情;而侍女的“却道海棠依旧”,一个“却”字,生动地表现出侍女的粗心大意和漫不经心,与女主人的细腻多情形成鲜明对比。
3. 神来之笔的慨叹: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纠正,更是自言自语式的慨叹。“绿肥红瘦”四字,造语新奇,以颜色“绿”、“红”代指叶与花,以状态“肥”、“瘦”形容其盛衰,不仅精炼传神地勾勒出春末夏初的景物特征,更将作者那份怜花自怜的淡淡伤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词展现的不是剧烈的悲喜,而是一种活泼又敏感的少女心绪,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品味,令人心动。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第二首:一见如故的宿命之感——《古相思曲·其一》(汉乐府)
【作者简介】
此诗为汉代乐府民歌,作者已不可考。乐府诗源自民间,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情感。
【正文】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登高望断天涯路。
【生僻字注音与注释】
· 空留露: 只留下冰冷的露水。喻指相聚短暂,徒留悲伤。
· 心若堵: 心中像堵着一样,形容非常难过。
· 只缘: 只因为。
· 扶门: 扶着门框(眺望)。
· 望断: 望到尽头,极目远望。
【现代文翻译】
你如同天上的明月,我就像环绕你的薄雾;月亮隐去,薄雾也随之消散,只留下冰冷的露珠。你擅长弹琴,我擅长跳舞,一曲终了,人各一方,心中如堵,万分难过。只因为在你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从此让我从早到晚对你思念不已。我的魂魄都追随你而去也终生不悔,这绵绵不尽的相思都是为你而受苦。这相思的苦楚,能向谁去倾诉?而你远在天涯,不知究竟在何处。我扶着门框牢记着你的叮嘱,一次次登高望远,直到望尽天涯路,也不见你的归途。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分析和解释】
这首诗以女子口吻,直白而热烈地倾诉了一场因“一见回顾”而引发的刻骨相思。
1. 绝妙的比喻开篇: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开篇即用两个比喻,将男子比作高洁明亮的月,自己则是依偎他的雾,形象地写出了爱情的依附感与和谐感。而“月隐雾散空留露”则预示了离别的结局和留下的无尽凄凉。
2. “一回顾”的魔力: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是诗眼。它精准地捕捉了爱情中最奇妙的“触电”瞬间。仅仅是一个回眸,一个眼神的交汇,便在心中种下了深情的种子,从此朝思暮想,无法自拔。这种源于瞬间直觉的宿命感,极具感染力。
3. 无悔的执着与苦楚的等待: “魂随君去终不悔”道出了爱的决绝与奉献,即使痛苦也心甘情愿。而后面的“扶门”、“登高”等动作,将抽象的思念化为具体的、日复一日的等待行为,使得情感更加真实可感。全诗情感如江河直下,汹涌澎湃,将一见钟情后的痴情、执着与痛苦抒发得淋漓尽致,动人肺腑。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第三首:缠缠绵绵的秀恩爱典范——《南歌子·凤髻金泥带》·欧阳修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承袭南唐余风,婉丽深致,亦不乏清新活泼之作。
【正文】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生僻字注音与注释】
· 凤髻 (jì): 梳成凤凰式的发髻。
· 金泥带: 用金色颜料描画的带子,用以束发。
· 龙纹玉掌梳: 手掌形的玉梳,上面雕着龙纹。
· 入时无: 是否合乎时宜,是否时髦。
· 偎: 亲昵地靠着。
· 等闲: 轻易,随便。
· 怎生: 怎样。
【现代文翻译】
她梳着凤凰发髻,束着金泥带子,发间插着龙纹玉掌梳。走到窗下,笑着依偎着丈夫,娇嗔地问道:“我画眉的深浅,合不合现在的时样?”
她摆弄着笔管,久久地偎在丈夫身边,刚开始试着描画花纹。轻易地就耽误了绣花的功夫,却笑着问道:“'鸳鸯’这两个字,该怎么写呢?”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分析和解释】
这首词如同一幅生动的新婚夫妇闺房行乐图,将新婚女子的娇媚与夫妻间的缱绻柔情刻画得活灵活现。
1. 华美的妆容与身份: 开篇两句“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极写新娘发饰的华美精致,暗示了她作为新妇的郑重和喜悦心情。
2. 生动的细节与娇憨的情态: 核心在于一连串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走来窗下笑相扶”,一个“笑”字,一个“扶”字,恩爱和谐之状跃然纸上。“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巧妙化用唐人诗句,将新妇在丈夫面前求美、求关注的小儿女情态写得十分动人。
3. 点睛之笔的聪慧撒娇: 下片更为精彩。“弄笔偎人久”写其撒娇纠缠;“等闲妨了绣功夫”是略带得意的抱怨。最妙的是结尾一句“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她岂是真的不会写“鸳鸯”?分明是借机向丈夫表达爱意,试探丈夫的心意。这种聪慧、俏皮的撒娇方式,充满了生活情趣,将新婚夫妇之间甜蜜、缠绵、充满爱意的氛围推向了高潮,让人读之不禁会心一笑。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第四首:荡气回肠的生死相许——《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元好问
【作者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其诗词风格沉郁顿挫,多涉及国恨家愁与民生疾苦,这首爱情词则以其对“至情”的礼赞而震撼人心。
【正文】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玉露。中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生僻字注音与注释】
· 丝: 与“思”谐音,指相思。
· 莲心: 与“怜心”谐音,怜爱之心。
· 甚: 为什么。
· 鸳鸯浦: 鸳鸯栖息的水滨,喻恋人相守之地。
· 谢客: 指谢灵运,此处泛指伤心之人。
· 湘妃: 舜的妃子,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 香奁 (lián): 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 俯仰: 一低头一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 红衣: 指荷花瓣。
【现代文翻译】
(序言大意:词人为一对投水殉情的青年男女事迹所感而作此词。)
试问莲花的根,有多少情丝?莲心又是为谁而苦?(并蒂莲的)两朵花含情相向,仿佛就是那对殉情的痴情儿女。连上天都已经允许他们相爱,为什么却不能让他们像鸳鸯一样,在白头偕老中生死与共?
夕阳也沉默无言。就算是谢灵运漫游的烟雨之境,或是湘妃泪洒的湘江之畔,都比不上此地令人断肠。
他们美好的爱情,如同灵芝玉露般纯洁。然而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却经历了如此的悲剧。即便是海枯石烂,他们的情缘也依然长存,这深深的幽怨岂是黄土能够掩埋的?
岁月流逝,那象征爱情的相思树,无端又被凄冷的西风所摧残。请让我的小舟稍作停留。我只怕将来载酒重游此地时,只能看到红色的荷花花瓣零落,在风雨中一片狼藉。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分析和解释】
此词是元好问听闻一对青年男女殉情,池塘中随后开出并蒂莲的感人事迹后所作,是一曲对至情至性的慷慨悲歌。
1. 开篇惊问,以物喻情: 开篇“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直指核心,以莲丝喻情思,以莲心喻苦心,将自然景物与人间至情紧密融合,情感喷薄而出,震撼力极强。
2. 指天斥问,悲愤填膺: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这是对命运最直接、最有力的控诉。既然让他们相爱(天已许),为何又让他们不能相守?这种对天地不仁的质问,充满了悲剧力量和反抗精神。
3. 超越时空的永恒礼赞: 词人将这段爱情与历史传说(谢客、湘妃)对比,认为后者“未是断肠处”,极力突出其悲剧性之深。进而宣告“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将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超越生死、超越物质世界的永恒高度。这种对“情”的极致肯定和歌颂,使得全词格调悲壮,荡气回肠。它不再是婉约的哀伤,而是以豪放之笔写深情,展现了爱情足以撼天动地的伟大力量。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第五首:春心萌动的羞涩试探——《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
【作者简介】
李璟,字伯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第二位皇帝,史称南唐中主。其词仅存四首,但意境深远,语言精炼,与其子李煜(后主)的词作共同奠定了南唐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正文】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生僻字注音与注释】
· 菡萏 (hàn dàn): 荷花的别称。
· 韶光: 美好的时光。
· 鸡塞: 即鸡鹿塞,古代边塞名,这里泛指遥远的边关。
· 吹彻: 吹完最后一曲。
· 玉笙 (shēng): 笙的美称。
【现代文翻译】
荷花的香气消散了,碧绿的荷叶也已凋残,西风带着愁绪从绿波之间吹起。这景象与美好的时光一同憔悴,实在令人不忍再看。
在细雨中从梦中醒来,才惊觉征人远在边塞。小楼上,她吹奏玉笙,直到最后一曲,只觉得笙声都充满了寒意。她心中有多少泪珠,又蕴含着多少无限的怨恨,只能无奈地倚靠着栏杆。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分析和解释】
此词表面是写思妇秋怨,但其情感内核却是一种极其细腻、幽微的春心萌动与等待的焦灼,这种情感通过精妙的象征和意境营造来表达。
1. 环境象征与心境投射: 开篇“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不仅点明萧瑟的秋景,更是思妇自身年华逝去、红颜憔悴的象征。“还与韶光共憔悴”一句,将物与人、景与情完全融合,一个“不堪看”,既是不忍看残荷,也是不忍看镜中自己孤寂的容颜,春心在寂寞中悄然萌动又无处安放。
2. 时空交错的深远意境: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千古名句。在细雨濛濛中,她或许在梦中与思念之人相会,但醒来却发现对方远在天涯。这种从温馨梦境到冰冷现实的落差,极大地强化了孤独感。而“小楼吹彻玉笙寒”,一个“彻”字,写出吹笙之久,思念之深;一个“寒”字,既是笙簧潮湿后音色的清寒,更是她内心凄寒孤寂的切实感受。她试图用笙声排遣相思,结果却是越排遣越清醒,越清醒越寒冷。
3. 无言的深沉哀怨: 结尾“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泪珠可见,怨恨无形,以“多少”对“何限”,将抽象的、无尽的愁恨具象化。最后的“倚阑干”这一动作,是期盼,是等待,也是绝望。她所有的青春悸动、情感渴望与无奈哀怨,都凝结在这无言的倚靠之中。这首词所写的“心动”,不是热烈的告白,而是一种在孤寂环境中滋生、在等待中煎熬、在失望中依然执着的、极为幽深而持久的内心活动,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悲剧美。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这五首作品,从不同维度捕捉并定格了爱情中最令人心动的瞬间:
1. 《如梦令》 是少女的敏感心绪,于生活细节中品味出青春的活泼与淡淡的闲愁。
2. 《古相思曲》 是一见钟情的宿命,将“一回顾”的魔力化为朝朝暮暮的无悔相思。
3. 《南歌子》 是新婚的甜蜜缠绵,以生动的画面和对话,展现了爱人间亲昵无间的恩爱。
4. 《摸鱼儿》 是生死相许的壮烈,用慷慨悲歌礼赞了情之永恒,足以撼天动地。
5. 《山花子》 是幽微的春心与等待,在秋意阑珊中,写尽了深闺女子的无尽期盼与哀怨。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实盘交易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