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鲜明的战略性、人民性和系统性
文|王兵(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向新境界,使党的作风建设呈现出蓬勃的新面貌、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全面从严治党赋能增效的重要前提。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鲜明的战略性、人民性和系统性。
赋能发展上的战略性
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其他建设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促共进,共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领域同频共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上指出,要善于把作风建设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使作风建设随着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推进而同步深化。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作风建设,要从讲政治高度认识和把握作风建设问题,充分认识到党的作风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要以好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坚持以思想建设引领作风建设,要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大兴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坚持以加强作风建设助推组织建设,要将以上率下、层层传导的作风实践与上行下效、狠抓落实的精神融入各级党组织的行动之中,构建一级抓一级、抓好本级带下级、大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格局。坚持作风建设与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协调联动,实现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动风腐同查同治相互促进。坚持将制度建设贯穿作风建设全过程,一手抓建章立制、一手抓贯彻执行,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同向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要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作风建设深深植根于党的事业发展土壤、紧密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的实践工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充分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扎实的工作作风能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活力。要推动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切实为“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
价值取向上的人民性
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转变作风,是检验作风改进成色的“试金石”,也是作风建设能否成功推进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很牢固,但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
要明确目标追求,把“坚持人民至上”一贯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优良作风的形成要依靠顺应人民的愿望与要求来实现。“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这是我们党历经考验无往不胜的制胜密码。要深刻把握“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转变作风的压力要通过加强群众监督来传导。转变作风不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要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解剖麻雀,发现典型,依靠群众查病灶、挖病根,让作风问诊更精准。改进作风的成果要依靠群众力量来巩固。要推进人民群众参与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坚持不懈补短板、固底板,凝聚起强大共识与力量,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要明晰评判标准,让“群众满意”标尺度量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以群众满意为标尺转作风。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态度,敬佩的是作风,不满的也是作风。作风建设的好坏最终都要由人民作出评判,要将人民是否认同、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和评价作风建设成效的准绳。以群众反馈助推作风建设长效化。“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人民出题、人民监考、人民阅卷,方能确保始终交出人民满意的“高分卷”。评判作风建设成效要请群众打分、看群众态度,并根据群众评判意见勘误纠偏,使群众反馈成为倒逼作风转变的持久动力。以群众评价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完善干部群众评议考核机制,让群众口碑成为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参考依据,引导干部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以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干群关系不断升温,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建设治理上的系统性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既注重治标,针对新时期作风问题的种种表现,该禁止的禁止,该纠正的纠正;又强调治本,由表及里地深挖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领域下功夫抑制不正之风。在建设治理上运用系统思维,强调“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既重视施药动刀的治病之法,又注重固本培元的强身之举。
驰而不息“当下治”,在严管中敢碰硬,向综合治理要质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密切关注和分析研判党情党风新动向,不断推动作风建设治理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中央八项规定已经成为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以“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为推进方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形成“头雁效应”;以解决作风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虚功、务求实效;以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严查严管换来风清气正。
持之以恒“长久立”,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关键是“抓常、抓细、抓长”。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切实将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要从细节着手、从根源抓起,细纠“作风之弊”,细查“病灶之源”,盯住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做好正风肃纪“大文章”。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要认真总结和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经验做法,抓实建章立制,逐步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机制、健全正风肃纪常态化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机制等,增强规章制度的补位性、关联性与有效性,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使“当下治”有“规”可依,让“长久立”有“章”可循。
【本文责编】李育蒙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
实盘交易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